全国咨询热线:400-836-5895 | 申请试用 |
移动恩讯舆情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XML)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监测热点 >
【舆情监测】舆情分析报告如何切实需求
2017-11-21    点击频次:   
     眼下,舆情正在成为“流行”词汇,几乎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在谈论舆情,如果不沾点边,可能还会觉得不太适应。舆情报告作为反映民情、分析民意、化解分歧、解决问题等重要信息汇集分析的载体,已成为影响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措施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但从目前总体情况看,舆情报告质量普遍不高,亟待提升。今早,有好友给我传了份某舆情机构给他们提供的舆情报告,我下载后吓了跳,共有22页。我问他感觉如何,他“哎”了一声说道,想看的不到半页,而且还没说透。

  这让我想起,近期与多位业内同行私下交流时,大家都曾都表达过类似看法,现在一些第三方提供的舆情报告少则七、八页,多则数十页,满篇幅的数据图表和观点摘要,而最想看的分析研判和处置建议却少得可怜,有的甚至还没有,可以说是“废纸”一堆,购买的价格还不低。

  我笑了笑,那是当然,图表可以自动生成,观点可以复制黏贴,分析研判和处置建议却是要在舆情动态发展中“真刀真枪”反复推敲出来的,不仅需要分析人员全程亲历跟踪舆情走势,还需要对事物有较为全面的分析判断能力,谈何容易?

  我想,大多数人应该有同感,也已经不满足于“单纯描述新闻”“观点简单摘要”这类毫无含金量的集纳式舆情报告,而更希望看到报告中有较为系统的具体分析、走势研判及后续要采取的针对性处置建议。

  所以,我写的舆情文章会大幅度压缩舆情概况、观点陈列等这类描述性信息,把重点放在网上观点分析、后续走势研判及建议采取的措施。要搞明白舆论为何会有这样的走势,是信息传播中的“失真”?还是营销群体借机“炒作”?还是话题真的切中情感点?有没有利益群体在裹挟煽动?提供一个解读视角,提出几个后续可能动向,给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这才是舆情报告正确的打开方式。

  不能为了写而写,也不是只讲些泛泛的道理,操作性是其主线,目的是要为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和取得有效共识而服务的。

  我认为,舆论更像一门社会心理学。如果足够细心,你都能从每个帖文中读出发帖人发帖时有着怎么样的心理倾向,是怀揣其他目的的恶意捣乱,还是“恨铁不成钢”的善意批评,又或是单纯是因误解导致,这需要我们后期加以详细甑别。即便是同样一个观点,从不同的人说出也会有不同的心理动机。

  比如,一个涉政治体制的负面观点如果是没有相关学识背景的普通人员说出,可能只是认识问题,但如果是一位拥有极高专业造诣背景的专家通过公开场合发表,可能就是原则问题。如果是专家内部研讨,也可能只是学术问题。


立即注册 免费试用 TRIAI FOR FREE

联系恩讯 CONDADT US

  • 北京市顺义区复兴四街3号院4号楼1至8层101内4层B408室
  • 4008-365-895

恩讯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