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400-836-5895 | 申请试用 |
移动恩讯舆情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XML)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监测热点 >
【舆情监测】那些以假乱真的新闻如何处置
2017-11-10    点击频次:   
    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

  一、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易使虚假新闻滋生并蔓延

  1.话语权下放导致新闻质量良莠不齐。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发布门槛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话语权延展。某些网民限于专业水平与媒介素养不高,而一些媒体为争抢新闻发布速度,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盲目依赖社交媒体信息资源,大大损害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2.新的传播模式使假新闻扩散变得轻而易举。网络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单向化传播模式,受众真正参与信息生产与传播过程。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具有主体多元化、角色模糊化、方式开放化、环节置后化等特征,使监控难度大幅度提升。社交媒体发布的社会信息往往数量庞大、种类繁杂,单纯依靠机器过滤、人工审核和用户自身的“把关”,很难实现对所有信息的全面把控。

  3.受众的心理机制易使其成为谣言“二传手”。美国新闻学会和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比起新闻源,新闻分享者更能影响社交媒体用户对于新闻内容可信度的判断。研究表明:许多人对于新闻源是否值得信任和分享的判断能力并不强。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2016)》指出,谣言为控制感缺失的人们提供了建立控制感的幻觉,而谣言内容通常与疾病死亡等极端情况相关,在此压力下,多数人即使有所怀疑,也不敢完全不信。一部分社交媒体用户“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与乐于分享的本能,在某种程度上为虚假新闻的滋生与蔓延提供了土壤。

  二、门户网站的商业模式易催生“标题党”式假新闻

  众所周知,门户网站依靠广告点击量来实现商业变现,而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往往使普通受众更倾向于浏览具有“吸睛”标题的新闻,这就导致一些门户网站为赚取流量而采用各种文不对题的“标题党”,以色情、暴力、阶层等敏感话题为噱头,甚至不惜扭曲事实,给虚假新闻的制造与传播带来可乘之机。

  虚假新闻的治理建议

  一、提高网民自身的媒介素养

  每一位传播虚假信息的网民也可能是阻断假新闻传播的主力军,两种角色之间转换的关键在于其媒介素养水平。一位媒介素养较高的网民,应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与法律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批判的眼光,从不同角度获取事件的相关情况,将网络与传统媒体的报道进行互补式阅读,不随便转发和评论没有事实根据的信息。同时要积极关注和参与网络公共舆论的引导。

  二、凸显主流媒体的“把关”角色

  网络媒体虽在时效性与传播力等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但具有权威性、可信性与真实性的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新闻媒体有责任遏制虚假新闻的传播,在网络平台发布新闻时,应规范发布流程,提高信息过滤能力。对于网络上的假新闻,一经发现和证实,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公众理性思考,遏制虚假消息的进一步扩散。

  三、巧用人工智能对假新闻进行甄别与控制

  从现阶段来看,要想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对假新闻进行甄别与控制,可从发布主体、发布文本及接收者三方面入手。具体而言,对于发布主体,既要全面分析其制造和传播虚假消息的行为特点、利益动机,又要对传播行为进行跟踪研究,以掌握其心理、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识别模型;对于发布文本,就是要对网络平台上虚假信息的内容进行文本分析;而对于信息接收者,主要是分析其信息接收和接受的心理特征及行为。

  四、建立、健全信息管理、核对与反馈机制

  首先,应推动网络新闻治理的法治化,加大对造谣、传谣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测管理,并依据重要性与敏感度做好研判、预警与澄清工作。此外,还可成立一些自治性组织,配合有关部门,对重大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验证真伪,并及时予以澄清,以期更好地规范网络秩序。 


立即注册 免费试用 TRIAI FOR FREE

联系恩讯 CONDADT US

  • 北京市顺义区复兴四街3号院4号楼1至8层101内4层B408室
  • 4008-365-895

恩讯名片!